108課綱 程式語言列入課綱

聽到台灣108課綱,也開始推展程式教育,國小高年級起開始教授Scratch課程,不再是過去填鴨教育,覺得真是太棒了!培養孩子擁有二十一世紀必備的程式語言能力,也還能透過設計遊戲的過程,讓孩子找出自信和學習的樂趣。

不可否認現在已步入AI世界,但科技始終來自人類大腦,生活在這樣的大環境下,人腦更勝於電腦的地方在於創造力和思考力,想擁有創新實力,從小就要培養獨立思考和創造的能力。以下也幫你整理了幾點為什麼要讓孩子學習程式。

一、 世界的潮流,各國都在學

程式設計是全世界兩億大人、小孩體驗過的「新流行」。美國非營利組織Code.org發起「一小時學寫程式」(Hour of Code)活動,利用動畫《星際大戰》、《冰雪奇緣》、遊戲《當個創世神》,吸引四歲到一百零四歲的人上線學寫程式。

這項全球超過兩億人參與、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學習活動,獲得美國政商、科技界的全力加持。總統歐巴馬(Brack Obama)成為全球第一位寫出程式碼的總統;微軟創辦人比爾.蓋茲(Bill Gates)、臉書創辦人馬克.祖克柏(Mark Zuckerberg)、Dropbox創作者安德魯.休斯頓(Andrew Houston),都錄製教學短片,直接教你寫程式的訣竅。

程式設計變成小孩的「新遊戲」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專為兒童開發的程式語言Scratch,藉由堆疊、組合積木式指令,創造屬於自己的遊戲、動畫、影音和故事。Scratch官網從二○○七年開站以來,已有超過九百萬名會員(年齡集中於十到十五歲),創造出一千二百萬個作品。

  

程式設計更成為世界各國開創國家競爭力,教育體系從小培養未來人才的基礎關鍵能力。

全世界最早將程式設計納入小學教育課綱的國家,是Skype的發源地、波羅地海小國愛沙尼亞。從二○一二年起,該國孩子從小一開始,邊玩機器人邊學寫程式,希望他們「不只會用電腦,還會設計電腦、創造新電腦」。愛沙尼亞總統曾經公開說明:「對美國而言,學程式是怕工作未來被科技取代,但對僅有一百四十萬人口的愛沙尼亞來說,學程式是為善用每一個人力,將決定國家未來的生存。」

創意大國英國也在二○一四年將程式設計納入課綱。英國孩子從五歲起學習Scratch,到十一歲,必須具備電腦的「雙語」能力:至少能夠使用兩種程式語言。全新課程不僅教導「使用科技」,更能從「玩家」變成「開發者」,進而培養「孵育新想法,並努力去實現」的創業精神。

到目前為止,全世界已經有包括歐洲十五國、澳洲與台灣共十七個國家,正式將程式設計納入課綱。另外,南韓、以色列、荷蘭等國,程式設計沒有進入課綱,卻直接成為中小學課程。

美國總統歐巴馬今年一月底更直接宣布,「在新經濟時代,電腦科學不再是選修科目,而是基礎能力,就像讀、寫、算數一樣重要。」將投入四十億美元,提供各州從幼兒園到高中完整的電腦科學教育,而學習程式語言是這一切的基礎。 

 

延伸閱讀:教育下一波:程式設計開啟孩子的未來https://topic.parenting.com.tw/issue/2016/coding/article-5.html

二、 給孩子科技無法取代的能力

教育的目的,是為了幫下一代準備好面對未來的世界。在未來,真正無法被取代的工作技能,有兩類:一類是跟人面對面互動、溝通交流思想的工作(像老師、業務員等等),另一類則是需要自學創作以解決問題的工作。這兩種技能,都是目前機器在短期內很難取代人類的。

我認為在未來,這兩類才是天下真正所需的麒麟之才。而其中第二類的自學創作之才,正是為何學程式的主因;學程式不是為了會程式而已,而是因為學程式是培養下一代人自學、創新、實作解決問題能力的最佳方法!

有學過程式設計的人都知道,學程式最快的方法不是靠老師在台上一直講,而是靠自己學、自己動手試。在過程中常常會碰到不懂的問題,而解決的辦法就是去網路上找資料,或是去網路論壇爬文、問人。這種靠自己自學的過程,恰恰是目前學校教育很欠缺的訓練。透過對的方式來學程式設計,我們就有機會培養孩子自學的能力。而這種自學的能力,正是在變化快速的未來世界,讓自己持續跟上世界腳步不被淘汰的重要關鍵能力!

三、 用程式設計練創意,成本低

在學校學木工、美術、或學其他技藝項目,也都可以給孩子創作的經驗。但這些或需大型機具、或需材料開支,要讓每個孩子都能有多次的體驗,實在很難。唯有程式設計,在孩子學會後,便能幾近無成本的情況下,讓他們不斷增加創作的體驗!

而且寫程式時,最常做的就是先將想完成的大工作拆解成細項。拆解後,再接著把一個個細項用程式完成,最後組合成整個大的程式系統。懂得如何將大工作拆解成小工作去分別處理,或是如何將大問題拆解成小問題去分別解決,這樣的思維模式,對於訓練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非常重要!一旦有了這樣的思維,學生就不會在看到大問題時,惶惶終日不知如何是好;他們對於解決問題將有更充足的信心!!

延伸閱讀:學程式者,能成麒麟之才? https://topic.parenting.com.tw/issue/2016/coding/article-5.html

台灣面臨的現況:

一○八課綱納入程式設計課程,目的在希望臺灣也趕上這波教育趨勢,培養 未來人才,但要成功踏出這一步還有許多現實待解決。在 2016 年年一月底的「全 國教育局處長會議」上,《親子天下》的記者訪問了 22 個縣市教育局處長對程式 設計入課綱的看法,其中有七成(16 位)的教育局處長知道程式教育要入課綱, 但是樂見其成的竟然不到五成(10 位)。各縣市教育局處長對於程式教育將納入 新課綱之態度兩極,提出了以下幾點可能遭遇的困境

(一) 師資問題:師資是多數縣市的困難,即便認同國中小教程式設計的縣市,也 認為師資是大挑戰。

(二) 教材問題:程式設計正式入課綱後就會有教科書廠商負責編纂課本,然後中 小學老師就照著課本教。然而科技產業的變化快速,教科書中的思維,有可 能與產業的最新趨勢脫節。

(三) 設備問題:程式設計學習需要仰賴大量雲端資源,偏鄉學校頻寬常不足,資 訊硬體設備也常見資源落差。

(四) 課程銜接問題:誠如臺南市教育局局長陳修平所指出的:「我們想推的教育 內容太多了,要鎖定目標,不能什麼都塞進國中小學。」 除了上述縣市教育局處長對於程式教育推動的疑慮外,還有許多可能面臨的問題也需要正視並予以克服的:

  

1. 家長觀念跟不上世代變化

程式是一種「解決問題」的過程,希望能夠從小培養孩子的「運算性思維」 (computational thinking),嘗試把巨大的問題拆解成一系列細小且容易處理的問 題,俾便更精準、更有效率的解決複雜的困境,在先進國家學習程式已蔚為風潮。 然而,臺灣囿於崇拜傳統知識權威與升學主義,大多數家長猶淡然無感,相較於 北京、上海的積極步伐,能不瞿然而驚?是家長坐井觀天,涉獵資訊狹隘?或是 認知偏差?抑或是政府宣導的不足?委實是我們應該正視的課題。

2. 智育掛帥下淪為聊備一格的術科

程式教育是一門科學,也是藝術,不只教導撰寫程式,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運 算思維,能在生活中解構問題、找出解決方式,再整合資源,這即是科學精神; 而且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學習,猶如彈奏鋼琴、學習書法舞蹈,要經常、長期練 習,才能日益精進。臺灣教育太重視孩子的學業成績,多數學校和家長容易忽略 或限制孩子的發展空間,尤其面對不列為考科的資訊教育,可能淪為另一個較為 鬆散發展的術科,而且源於師資、硬體及教材尚未到位,國中小學程式教育可能 徒具形式。

3. 程式教育的公平普及化問題

臺灣偏鄉源於少子化的壓力,學校為圖生存發展,積極尋求創新以開展新局,反成為程式教育的聖地。然而囿於人力資源難覓及校長更迭,往往中斷後續 的發展,殊屬可惜。目前在不同區域之間相關師資的人數與能力,出現的缺口頗大,時常困擾偏鄉校長與行政人員,也是偏鄉教育永續發展的最大障礙,此一問題若不能有效紓解,欲冀望偏鄉教育翻轉誠緣木求魚。

延伸閱讀:2018 7月台灣教育評論月刊 http://www.ater.org.tw/journal/article/7-9/topic/01.pdf

綜合以上內容,雖然程式教育在推動還有很多嚴峻的考驗,不論對家長、學生、老師 都一樣,但無法改變的是程式教育的重要性,時代正在改變,如同智慧型手機取代傳統手機、社群媒體取代一般書信來往、網路媒體取代線下媒體,如果你想獲取更多 程式教育的相關訊息,歡迎點擊以下Line連結,並回覆 “ 我想了解程式教育 “ ,將有專人協助你喔

Line 傳送門:

https://www.tutorabc.com/count.asp?code=Rg0t4v10JR&s=49809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親子教育分享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